更新日期:
2020年12月7日
现代中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,使用格里高利历--我们标准的太阳历--作为其追踪全年时间的主要手段。这意味着巴黎的1月1日也是北京的1月1日。
然而,就像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文化瑰宝一样,中国传统的阴历--一种与上述格里高利历截然不同的独立计时方法--成功地确保了它在现代中国社会的作用。
直到今天,中国每天都在使用农历来追踪生日、中国节日等。
太阳能VS月球VS月球。有什么区别?
传统的中国历法常常被错误地称为农历,其实是阴历。你可能会问,严格意义上的农历和中国的阴历有什么区别?
阴历通常以月球绕地球29.53天的同步轨道为基础。然后将一年分为12个农历月,不方便的是,每年加起来只有354天,大约比地球绕太阳转完一圈的实际时间少11天。365天
为了弥补这种差异,并确保中国传统历法与格里高利历同步,中国人实行了阴阳历记时法。因此,中国传统的农历是一种混合记时法,既考虑到月球绕地球运行,又考虑到地球绕太阳运行365天。
中国人通过在他们的传统历法中大约每三年增加一次第13个月来实现这一目标。在中国,中国的农历通常被称为农历(nóng lì),直译为"农业文化"。
中国的历法是怎样的?
在历法中,每个月都从新月开始。一年中的第一个月被称为正月(zhēng yuè),它标志着新的一年周期的开始(因此也是中国新年庆祝活动的开始)。
中国历年的最后一个冬季称为腊月(là yuè)。由于12个农历月加起来不等于一个完整的太阳年,所以每三年增加一个闰月(闰月rùn yuè)。
一个月内的日子也被分成9天或10天的星期,称为旬。每个月分为上旬、中旬和下旬,分别表示第一、第二和第三周。
中国农历是以性年为周期(60年一周期),由10个干支组成。它们用于标记每个月和每年,总共可以创造60个干支组合。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0年的周期,在朝代,这形象地说是一个完整的寿命。
24 太阳能术语
商朝原本只有四个节气,到了汉代,岁首(suì)又被进一步拆分为24个节气,称为节气(jié qì)。这些节气标志着特殊的天文事件,如春分、夏至和其他自然现象,如天气变化,以指导农民。
24个太阳条款如下:
中国人 | 拼音 | 重要性 |
---|---|---|
立春 | lìchūn | 开春 |
雨水 | yǔshuǐ | 雨水 |
惊蛰 | jīngzhé | 惊蛰 |
春分 | 嘁嘁喳喳 | 春分点 |
清明 | qīngmíng | 皎洁 |
谷雨 | gǔyǔ | 谷雨 |
立夏 | lìxià | 入夏 |
小满 | xiǎomǎn | 粒粒饱满 |
芒种 | mángzhòng | 穟 |
夏至 | xiàzhì | 夏至 |
小暑 | xiǎoshǔ | 小热 |
大暑 | Dàshǔ | 大热 |
立秋 | lìqiū | 入秋 |
处暑 | Chùshǔ | 热极限 |
白露 | báilù | 白露 |
秋分 | qiūfēn | 秋分点 |
寒露 | hánlù | 寒露 |
霜降 | shuāngjiàng | 霜降 |
立冬 | lìdōng | 入冬 |
小雪 | xiǎoxuě | 小雪 |
大雪 | dàxuě | 大雪 |
冬至 | dōngzhì | 冬至 |
小寒 | xiǎohán | 小感冒 |
大寒 | (dàhán) | 大寒 |
今天是否使用中国历法?
格里高利历--标准的国际历法--也是中国的官方历法,用于所有公共和商业事务。其中包括劳动节、妇女节、国庆节和国际新年等节日。
然而,中国历法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。中国传统节日如元宵节、扫墓节(或清明节)、中秋节,当然还有春节,都是用农历来管理的。
茎和枝--无论是单独还是组合--都具有阴阳和五行的属性。因此,中国的农历被用于占星、算命、给新生儿起名、选择婚礼、葬礼或创业/大采购的吉日。如果好奇,你可以用这个图来寻找自己的生肖。
中国历法在现代中国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,无论是在中国国内还是在华侨华人中,如果你有兴趣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或者想在中国生活,建议多了解一些。